当前位置:首页 > 香港学校 > 正文

香港学校拟人-香港的校园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话题就是关于香港学校拟人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香港学校拟人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紧急求助!要巴金的散文《香港之夜》的评析?
  2. 七子之歌香港澳门作者的资料?

紧急求助!要巴金的散文《香港之夜》的评析?

《香港之夜》是一篇写景的散文。

作者在船上看夜景,随着船的开行移动,望着渐渐退去的香港,视线由近而远,开始了对香港之夜的记叙和描绘。香港临海、靠山、顶天,加上夜晚万家灯火如群星闪耀,真是一幅美丽的画!作者犹如高明的画师,捕捉香港之夜的特点,用优美的文字把美妙的景色描绘出来。文章开头淡淡地勾勒出香港夜景的轮廓,然后转入重点细描与着色。作者发挥联想,***取拟人等修辞手法,使夜景充满活气,令人为之陶醉、神往。由观景而生情,作者依恋美妙的景物,而依恋的情怀又起到衬托美妙景色的作用。情景交融在《香港之夜》中有着很好的体现。

七子之歌香港澳门作者的资料?

闻一多(1899年11月24日-1946年7月15日),本名闻家骅,字友三,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,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,坚定的民主战士,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,中国***的挚友,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

香港学校拟人-香港的校园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。1916年开始在《清华周刊》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。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《七子之歌》。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《死水》。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,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中文教授

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***特务暗杀。

《七子之歌 澳门》是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所作的《七子之歌》中“七子”之一.写作这组诗篇的时候,正值闻一多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学期间。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的他,多次亲身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,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。加上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,使他更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,也使他更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。因此,在这段时间里,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,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,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。而这组《七子之歌》就是在这种背景中诞生的。就在写完《七子之歌》的第二天,闻一多就在写给好友梁实秋的信中将之称为“国家主义的呼声”。

香港学校拟人-香港的校园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《七子之歌》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,共七首,分别是澳门、香港、台湾、威海卫、广州湾、九龙、旅大(旅顺-大连)。其中,《七子之歌·澳门》被大型电视纪录片《澳门岁月》改编选作主题曲,由于该纪录片的影响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主题曲。此外,《七子之歌·台湾》与《七子之歌·广州湾》也被改编谱曲为现代歌曲。描写中国被侵犯的土地。

闻一多(1899年11月24日—1946年7月15日),本名闻家骅,字友三,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,中国现代诗人、学者、民主战士。

《七子之歌》是近代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作品。诗人在这一组诗作品里用拟人化的手法,把中国的澳门、香港、台湾等七个被割让、租借的地方,比做祖***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,让他们来倾诉“失养于祖国、受虐于异类”的悲哀之情,“以抒其孤苦亡告,春怀祖国之哀忱”,从而让民众从漠然中警醒,振兴中华,收复失地。全诗整体构架均齐、各节匀称、富于建筑美,韵律回旋起伏、一唱三叹、饶有深致。

香港学校拟人-香港的校园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其中,《七子之歌·澳门》被大型电视纪录片《澳门岁月》改编选做主题曲,由于该纪录片的影响力故而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主题曲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香港学校拟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香港学校拟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收缩

13135651321